转移联盟

西北大学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区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学府大道1号
官方网站
类型
高校联盟
电话
029-88302617
邮编
710127
传真
029-88303527
性质类别
综合类
主管单位
陕西省人民政府
邮箱
kaifa@nwu.edu.cn
成立年份
2017年
简介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

西北大学高技术转移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高转院”)成立于20175月,设院长1名,副院长1名,下设2个科室,目前与西北大学科学技术处合署办公,负责推进全校的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军民融合相关工作。

自高转院成立以来西北大学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工作得到了诸多发展,先后获批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单位、陕西省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试点单位,2019年学校入选成为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成为教育部“一省一校”中陕西省省属高校唯一获批的高校。校高转院在2017年被认定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并于2018年全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考核中考评优秀,并获得了陕西省科技厅对于高转院的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推广引导计划后补助奖励。

在中省相关政策的引领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高转院探索形成了一套“五位一体”全链条转化模式。所谓“全链条”,就是指成果转化的“筛选阶段”“孵化阶段”和“推广阶段”的全过程。所谓“五位一体”,指的是将参与成果转化的五个主体——研发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平台、转化基金和成果推广平台,统筹纳入到转化的全链条中,形成从“成果产出”到“产品形成”“企业创办”“资金扶持”,再到“线上线下销售”的全链条转化模式。

同时,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难题,高转院采取“三驾马车”和“两重保障”推动。“三驾马车”,指的是面向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构建硬科技平台;面向县域经济和科技精准扶贫,建设地方工作站;面向军民融合,建立联合工程中心。“三驾马车”联合发力,聚焦问题、提升水平。“两重保障”,指的是推进成果转化、优化分配机制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文件,保障成果转化机制顺畅;设立西北大学微种子基金,对初创企业进行资金扶持。“政策”“资金”双重保障,全力攻克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在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学科链”的总体思路,聚焦陕西省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技术需求,结合我校优势学科群,与龙头企业建立“四主体一联合”新型校企研发平台,打造校企协同创新共同体。我校与延长石油集团共建的“延长-西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是陕西省首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校企研发平台。依托延长-西大“四主体一联合”校企研发平台,我们在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度合作。

在各项创新改革举措的推动下,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各项指标有了显著提高,2013-2015年相比,2016-2018年我校年均成果转化项数提高了3.07倍,年均成果转化收益提高了3.13倍;专利申请年均增长了38.13%,授权增长了88.24%;横向合同额和横向到款均呈现增长态势,并在2018年达到历史新高;转化类型呈现多样化增长。

学校“十三五”以来共签订成果转化合同及意向协议21项,总金额达到3.075亿元。特别是2018年签订成果转化合同和意向协议8项,总金额3.06亿元,转化合同总额创历史新高。其中,范代娣教授团队2项技术成果与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达成转化意向,转化总金额2亿元,首批1000万元已落地,单笔转化意向合同额和单笔转化收益为历年最高。延长—西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四主体一联合”新型模式的代表,入选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其中西安市14个优秀案例入选),由延长石油集团和西北大学共建的陕西延长西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已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000万元。

 

 

地 址:西安市长安区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区学府大道1号西北大学长安校区7号教学楼416

联系方式:029-88302617

 


发布需求